三国志12游民星空 三国志12手游

2023-05-10 18:18:19 420游戏 > 游戏攻略

【高清下载版】PK赛季104支主流阵容、兵书、战法一览表(更新:2022.11.12)

此前因图片过大出现打不开等情况,应粉丝要求,放出放出高清下载版,同时也修复了一些错误[灵光一闪]

传送门h104支主流队伍一览表(高清下载版)

#三国志战略版# #头条创作挑战赛#

江东十二虎臣在三国志战略版手游里的全员战力排位,游戏跟历史的出入还是挺大的。

No12:董袭。(比正史排名下滑五位)

No11:陈武。(比正史排名下滑五位)

No10:徐盛。(比正史排名无变化)

No9:韩当。(比正史排名下滑六位)

No8:潘璋。(比正史排名上升三位)

No7:丁奉。(比正史排名上升五位)

No6:黄盖。(比正史排名下滑四位)

No5:蒋钦。(比正史排名下滑一位)

No4:周泰。(比正史排名上升一位)

No3:程普。(比正史排名下滑两位)

No2:凌统。(比正史排名上升七位)

No1:甘宁。(比正史排名上升七位)

#三国志战略版# 偶尔贴吧看到的帖子,还有直接卖霸业的,玩游戏还是单纯一点。强烈抵制这种行为。

#游戏# #手游#

#三国志战略版#

刚刚贴吧看到的,

又痛失一位三战玩家,

这个游戏确实应该改改机制了,

也请各位游戏管理保重身体,

这个游戏管理确实太累了。

毕竟身体才是第一位,

游戏还是休闲一点好。

#游戏# #手游#

如果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,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?答案不言自明

庞统中箭于落凤坡,是小说家的演绎。在正史《三国志》中,庞统随刘备西征刘璋,在攻击雒县时,“为流矢所中,卒。”时年三十六岁。

《三国志·庞统传》中记载的内容并不多,大体上是刘备西征之前,庞统受到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,被刘备任命为治中从事,军师中郎将。此时,刘备对庞统的信任程度仅次于诸葛亮。

西征刘璋时,庞统先劝说刘备在宴会上擒拿刘璋,后又献上夺取西川的上、中、下三策;最后还和刘备在庆功宴上闹了个小矛盾。

然后,庞统就战死了。

堂堂凤雏,在自己的传记中,竟然没有留下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事迹。

作为比较对象的诸葛亮,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的事迹就精彩丰富得多了。

先是在三顾茅庐之下献上“隆中对”,出山后又襄助刘琦逃离险境。赤壁之战中出使东吴,战后拜军师中郎将,督领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,控财税大权,切实地做好了军师份内的工作。

及至庞统阵亡,诸葛亮又同张飞,赵云领兵入川,“分定郡县,与先主共围成都”,合力拿下刘璋治下的西川。

论功行赏,诸葛亮拜军师将军之职,代理左将军事务,统筹后勤计划,“常镇守成都,(使刘备的军队)足食足兵”。

庞统年龄比诸葛亮大两岁,两人出道时间相仿,但是比较庞统死前,两人的表现和贡献,已经可以看到存在明显的差距了。

《三国志·蜀书》中,诸葛亮排位第五,独占一传;庞统排位第七,与法正合用一传。陈寿这样的安排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卧龙凤雏行事风格之比较

正史记载,诸葛亮身长八尺,小说中又加上“面如冠玉”,“飘飘然有神仙之概”的描述,上来就把诸葛亮写的一身仙气。在这样的人设下,诸葛亮的做事风格自然不会坠入阴损毒辣的下作之道。

所以,诸葛亮开口就是一篇“隆中对”,理论先行,指导实践。到了刘备帐下,又引公子重耳的掌故,帮助刘琦避祸江夏,稳定了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后方。

出使东吴,摆事实,讲道理,加上“欲擒故纵”的言语激起孙权的雄心,为刘备拉来了实力雄厚且至关重要的盟友。

在上述举动中,可以看出青年诸葛亮的行事风格是非常老成稳重的。以古论今,以理当先,事事依礼,事事有理,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之路。

作为比较对象的庞统,就没有这么阳光了。史料中记载庞统“朴钝”,往好处理解,可以说成朴实,内向;差一点说,就是木讷笨拙了。

小说中又给庞统补了一刀,说他“浓眉掀鼻,黑面短髯,形容古怪”,不但没有仙气,反而面有怪相。罗贯中摆明了就没打算给庞统安排个好的结局。

估计也是性格和面向不讨喜,庞统急于通过军功来获得他人的认可。所以,做事总显得毛躁,短视,爱走险棋。

正史中,刚一入川,庞统就撺掇刘备在宴会中擒拿刘璋,刘备不肯,答曰:“初入他国,恩信未著,此不可也”。十二个字,就反衬出庞统的“小”来。

小说中庞统的死,也是因为冒险所致。作为同僚,庞统竟然怀疑诸葛亮嫉妒自己,进而抄小路急于前攻,最终殒命落凤坡。庞统为人,可怜,可叹亦可恨呐。

假如庞士元来对阵司马仲达

最后,我们来看看如果是庞统来对阵司马懿,可能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。

以庞统的风格,必然不会稳扎稳打,他要早日建立功勋,来标榜凤雏之能,为后人留下不可以貌取人的警示。

他应该等不及后勤齐备,就粮草未动,兵马先行了。以他不顾民心,提议擒拿刘璋的心性,很可能勒令军士就地取食,与民争利,引发军民不合的局面。

奇袭子午谷的计谋可能会被采纳,也会因此减弱正面战场的军力。成了,要在严重拉长,且还没有木牛流马支撑的补给线上,不断消耗蜀汉实力;败了,那就看看还有哪条道可以继续奇袭。

后方有李严掣肘,闹不好庞统就回军斩之了。当面都能顶撞刘备的庞统,更不会给年少的刘禅太多的干涉空间,就此走上权臣之路,也未可知。

这种情况下,司马懿也可能不会避而不战了。他会寻思,以庞统的气量,不是成大事之辈。老夫即使遇挫,也只是小败,不会伤筋动骨。来来来,兵进空城,擒拿庞统去也。

于是,蜀汉前线的统帅就这样没了,蜀汉北部屏障尽失,司马懿的兵马长驱直入,兵临成都城下……

所以,你看,连综合实力全面占优的诸葛亮,在司马懿面前都难以前进,最终饮恨而死。真要换上庞统,昭烈皇帝刘备留下的基业,可能就要提前个十几二十年终结了。

以上脑洞,读者可以当做谬谈,一笑而过。但是其中描述庞统激进,冒进,破坏朝堂稳定的事儿,以庞统的性格,真可能干得出来。

鲁肃说:“庞士元非百里才也”,意思是当县令可惜了材料。但是如果让庞统当丞相主理行政,或者当主将统兵作战,却总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足。

或者鲁肃的另一句话才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:“使处治中、别驾之任,始当展其骥足耳。”庞统庞士元,做个高级佐官,已经是他的能力天花板了。

卧龙凤雏,常被后人相提并论,但是通过研读史料,庞统却名过于实。无论从哪个方面比较,都被诸葛亮全面碾压。#三国##三国人物#

#三国志战略版# 太离谱了,难道还能招募刘邦,项羽,秦始皇。这还叫三国志嘛,终于一天会不会出太空版#游戏# #手游#

#三国志战略版#

这么盛大的阅兵,

现在玩个游戏都这么认真?

以前还见过叫万岁的,

这样玩下去是不是背离了游戏的初衷,

大家都觉得了。

#手游# #游戏#

三国志战略版

新出的求贤令进度!

第二次求贤2100点

无月卡每天登录,一周保底,半价都抽,一周可以得12点,需要175周!也就要3.36年!

这个就有点搞心态了!

无月卡,不抽半价,一周9.5点,需要221.05周!需要4.24年!

心里舒服了吗[捂脸][捂脸][捂脸]

大月卡每周19点,需要110.05周,需要2.12年

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

大小月卡,每周26点,需要80.76周,需要1.55年[赞][赞][赞][泪奔][泪奔][泪奔]

第三次求贤需要2400点

无月卡每天登录,一周保底,半价都抽,一周可以得12点,需要200周!也就要3.84年!

无月卡,不抽半价,一周9.5点,大概需要252.6周!需要4.84年!

舒服[捂脸][捂脸][捂脸]

大月卡每周19点,需要126.3周,需要2.42年

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

大小月卡,每周26点,需要92.3周,需要1.77年[赞][赞][赞][泪奔][泪奔][泪奔]

大家踊跃发言评论!

曹操整天装出一副爱惜人才的模样,又是哭典韦,又是哭郭嘉的。

但是根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在宛城中战死的典韦和在平辽东中病死的郭嘉,跟随曹操大半辈子,连1户的封邑都没有。

再反观从马超手下投诚过来的庞德,一投降,就被曹操封了侯,并且赐邑300户。

“太祖定汉中,德随众降。太祖素闻其骁勇,拜立义将军,封关门亭侯,邑300户。”

那么这邑三百户在曹魏集团里,属于什么待遇水平呢?

李典:“乃率众与辽破走权。增邑百户,并前300户”

再来在曹魏里比他待遇好一点的人,这个人就是李通。

李通是因公殉职,被追增邑200户,一共400户。

“李通: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, 且战且前,以迎仁军,勇冠诸将。通道得病薨,时年四十二。追增邑200户,并前400户。”

比李通待遇又好一点的是吕虔。

吕虔,“明帝即位,徙封万年亭侯,增邑200,并前600户。”

作为武将,吕虔这个人名气也不算很大,但是名气很大的荀攸,也不过“”十二年,400,并前700户。

许褚也是700户,“文帝即位,进〔封〕牟乡侯,邑700户,”

贾诩要强一点,“文帝即位,以诩为太尉,进爵魏寿乡侯,增邑300,并前800户。”

同样水平线上的还有夏侯渊,“二十一年,增封300户,并前800户,渊遂战死。谥曰愍侯。”

乐进这里待遇就上来了,“屯合肥,增邑500,并前1200户。”

于禁 也是一样,增邑二百户,并前1200户。

文聘要再多一点,1900户。

"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,甚急。聘坚守不动,权住二十余日乃解去。聘追击破之。增邑500,并前1900户。"

荀彧 直接突破2000大关:十二年增彧邑千户,合2000户。

曹洪作为宗族,:文帝即位,为卫将军,迁骠骑将军,进封野王侯,益邑千户,并前2100户。

夏侯惇也是宗族:建安十二年,增封邑1800户,并前2500户,二十四年拜前将军,文帝即王位,拜惇大将军

曹休也是宗族:明帝即位,增邑400,并前2500户,迁大司马。

张辽:文帝践阼,封晋阳侯,增邑千户,并前2600户。

曹真是宗族:亮果围陈仓, 增邑,并前2900户。

徐晃:明帝即位,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。增邑200,并前3100户。

臧霸作为一个二流武将,竟然有3500,只能说明曹魏领导对他的偏爱吧,:明帝即位,增邑500,并前3500户。

曹仁也是宗族:进封陈侯,增邑2000,并前3500户。谥曰忠侯。

张郃4300户,可以说是曹魏集团外姓的天花板:破街亭,益邑1000户,并前4300户。

曹爽是宗族:帝崩,齐王即位,加爽侍中,改封武安侯,邑12000户。

曹爽的待遇,在曹魏,无人能望其项背!#三国志# #三国演义#

三国志12新剧本英雄的苍穹四海金0真的有点难,玩个项籍那么猛,居然2把都没有通过,认为老版三国志12简单的朋友,强烈推荐尝试一下[酷拽][酷拽][酷拽][酷拽]

#三国志战略版# 又见一场剧情反转,悲剧变喜剧。大家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劳逸结合,毕竟身体才是根本。#手游#

2022年9月8日晚上,本人直播时,背了《三国志》。

比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记》记载“正始二年(241年)夏五月,吴将朱然等围襄阳之樊城”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记》记载“景初元年(237年)十二月,分襄阳郡之鄀叶县属义阳郡”。

任何一条都在否定谭其骧地图,都在打脸“襄阳说”。

#看《山河月明》学了哪些历史知识#

《山河月明》提到的“魏武三诏令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
《山河月明》(第八集),太子朱标准备重用盛庸,朱棣反对。朱标于是让朱棣读《三国志》,并抄写“魏武三诏令”五十遍。那么,这里提到的“魏武三诏令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“魏武”,是三国时期的曹操,“魏武三诏令”,就是曹操执政期间发布的三道命令。据《三国志·魏纪》记载,这三道命令分别是:

1、建安十五年春,(曹操下)令曰:“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,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!及其得贤也,曾不出闾巷,岂幸相遇哉?上之人不求之耳。今天下尚未定,此特求贤之急时也。‘孟公绰为赵、魏老则优,不可以为滕、薛大夫’。若必廉士而后可用,则齐桓其何以霸世!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

2、建安十九年,十二月,(曹操下)令曰:“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,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。陈平岂笃行,苏秦岂守信邪?而陈平定汉业,苏秦济弱燕。由此言之,士有偏短,庸可废乎!有司明思此义,则士无遗滞,官无废业矣。”

3、建安二十二年,秋八月,(曹操下)令曰:“昔伊挚、傅说出于贱人,管仲,桓公贼也,皆用之以兴。萧何、曹参,县吏也,韩信、陈平负污辱之名,有见笑之耻,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。吴起贪将,杀妻自信,散金求官,母死不归,然在魏,秦人不敢东向,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。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,及果勇不顾,临敌力战;若文俗之吏,高才异质,或堪为将守;负污辱之名,见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:其各举所知,勿有所遗。”

在这三道“诏令”里,曹操以历史上的伊挚、傅说、管仲、苏秦、陈平、韩信等人为例,提出要不拘一格用人,体现了其求才(贤)若渴的心态。朱标让朱棣抄写“魏武三诏令”,实际上是在告诫朱棣,在用人上不可拘泥不化,而是要学曹操,不拘一格用人。

#三国志战略版# 9赛季

许褚、郭嘉、曹仁魏盾打出多穿。

对阵主流标准队,取得不错的战绩。

只要敢想,就有全新黑科技!

另外奉上兵书选择!

#游戏# #手游#

到底是袁熙还是曹丕?曹叡生父的那点小八卦

三国魏第二任皇帝曹叡,其历史评价不仅割裂,即使其生父也历史多有疑问。

曹叡的生出年份,历史没有记载,但从《三国志》中可大致推出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第三》载:魏景初三年(239年)正月,明帝崩,时年三十六岁。我们以古人称虚岁的惯例来说,当为三十五岁。那么,其出生应为204年,也就是建安九年。

那么问题来了。

曹操于建安九年(204年)八月平定的邺城,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曹丕纳了甄氏。那么即使曹丕一见甄氏一夜欢娱就有了龙种、曹叡到除夕夜才出生,这也不够十月怀胎的月份啊!

对于这一疑问,裴松之在注《三国志》时即发现了。裴老夫子的解释是,曹叡应是建安十年(205年)出生,到景初三年(239年),应是三十四岁。但考虑到改元,以去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,所以勉强算明帝活了三十五岁。至于《三国志》记载的“时年三十六”,可能是陈寿记错了。

但这样的解释,无论如何都觉得越描越黑。

还有一点,《明帝纪》里记载,曹叡“年十五,封武德侯”。综合《三国志·常林传》裴注引《魏略》,其年当在建安二十三年(218年)。以“年十五”为虚岁,实际十四岁来说,也可证明曹叡出生在建安九年(204年)。

所以近人卢弼在集解《三国志》时说:“窃谓承祚(陈寿字)此文,实为曲笔。读史者逆推年月,证以甄夫人之赐死,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,则元仲(曹叡字)究为谁氏之子,可不言而喻矣。”

这算是挑明了曹叡不是曹丕的儿子。

有人反驳,若曹叡不是曹丕亲子,为何《明帝纪》有“太祖爱之,常令在左右”的记载?

其实这也不足为据,以曹操爱好人妻、爱养假子的作派来说,这还是个事儿?

曹叡生父这事儿,不知诸位作何感想?

#学习带给我的力量# #三国人物评说# #文化三国#

最近发表
热门推荐